Golang Go语言 Dig101-Go 之灵活的 slice

Golang Go语言 Dig101-Go 之灵活的 slice

Dig101: dig more, simplified more and know more

Slice 作为 go 常用的数据类型,在日常编码中非常常见。 相对于数组的定长不可变,slice 使用起来就灵活了许多。

0x01 slice 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下源码中 slice 结构的定义

// src/runtime/slice.go
type slice struct {
  array unsafe.Pointer
  len   int
  cap   int
}

slice 数据结构如上,Data 指向底层引用的数组内存地址, len 是已用长度,cap 是总容量。 为验证如上所述,我们尝试声明一个 slice a,获取 a 的 sliceHeader 头信息,并用%p获取&a, sh, a, a[0]的地址 看看他们的地址是否相同。

a := make([]int, 1, 3)
//reflect.SliceHeader 为 slice 运行时数据结构
sh := (*reflect.SliceHeader)(unsafe.Pointer(&a))
fmt.Printf("slice header: %#v\naddress of a: %p &a[0]: %p |  &a: %p sh:%p ", 
    sh, a, &a[0],&a, sh)

//slice header: &reflect.SliceHeader{Data:0xc000018260, Len:1, Cap:3} //address of a: 0xc000018260 &a[0]: 0xc000018260 | &a: 0xc00000c080 sh:0xc00000c080

结果发现a 和&a[0]地址相同。 这个好理解,切片指向地址即对应底层引用数组首个元素地址 而&a 和 sh 及 sh.Data指向地址相同。这个是因为这三个地址是指 slice 自身地址。 这里 [ slice 自身地址不同于 slice 指向的底层数据结构地址] , 清楚这一点对于后边的一些问题会更容易判断。

这里作为一个小插曲,我们看下当fmt.Printf("%p",a)时发生了什么 内部调用链 fmtPointer -> Value.Pointer 然后根据 Pointer 方法对应 slice 的注释如下

// If v's Kind is Slice, the returned pointer is to the first
// element of the slice. If the slice is nil the returned value
// is 0.  If the slice is empty but non-nil the return value is non-zero.

发现没,正是我们上边说的,slice 不为空时,返回了第一个元素的地址 有点迷惑性是不是,但其实作为使用 slice 的我们,更关心的是底层指向的数据不是么。

再一点就是,基于 go 中所有赋值和参数传递都是值传递,对于大数组而言,拷贝一个指向他的 slice 就高效多了 上一篇Go 之 for-range 排坑指南 有过描述, 详见 0x03 对大数组这样遍历有啥问题?

总结下,slice 是一个有底层数组引用的结构里,有长度,有容量。

就这么简单? 不,光这样还不足以让它比数组更好用。 slice 还支持非常方便的切片操作和 append 时自动扩容,这让他更加 flexible

0x02 slice 能比较么?

答案是 [只能和 nil 比较]

s := make([]int, 5)
a := s
println(s == a) 
//invalid operation: s == a (slice can only be compared to nil)

这个也其实好理解,当你比较两个 slice,你是想比较他们自身呢?(必然不同啊,因为有值拷贝) 还是比较他们底层的数组?(那长度和容量也一起比较么) 确实没有什么意义去做两个 slice 的比较。

0x03 花样的切片操作

slice 通过三段参数来操作:x[from:len:cap] 即对 x 从from索引位置开始,截取len长度,cap大小的新切片返回 但是 len 和 cap 不能大于 x 原来的 len 和 cap 三个参数都可省略,默认为x[0:len(x):cap(x)] 切片操作同样适用于 array 如下都是通过src[:]常规对切片(指向的底层数组)或数组的引用

s:=make([]int,5)
x:=s[:]

arr:=[5]int{} y:=arr[:]

配合 copy 和 append,slice 的操作还有很多,官方 wikiSlice Tricks 有更丰富的例子 比如更通用的拷贝 b = append(a[:0:0], a...) 比如 cut 或 delete 时增加对不使用指针的 nil 标记释放(防止内存泄露)

//Cut
copy(a[i:], a[j:])
for k, n := len(a)-j+i, len(a); k < n; k++ {
  a[k] = nil // or the zero value of T
}
a = a[:len(a)-j+i]

//Delete if i < len(a)-1 { copy(a[i:], a[i+1:]) } a[len(a)-1] = nil // or the zero value of T a = a[:len(a)-1]

不熟悉的话,建议好好练习一下去感受

0x04 append 时发生了什么?

总的来说,append 时会按需自动扩容

  • 容量足够,无扩容则直接拷贝待 append 的数据到原 slice 底层指向的数组 之后(原 slice 的 len 之后),并返回指向该数组首地址的新 slice ( len 改变)
  • 容量不够,有扩容则拷贝原有 slice 所指向部分数据到新开辟的数组,并对待 append 的数据附加到其后,并返回新数组首地址的新 slice​(底层数组,len,cap 均改变)

如下代码所示,容量不够时触发了扩容重新开辟底层数组,x 和 s 底层指向的数组已不是同一个

s := make([]int, 5)
x := append(s, 1)
fmt.Printf("x dataPtr: %p len: %d cap: %d\ns dataPtr: %p len: %d cap: %d", 
    x, len(x), cap(x), 
    s, len(s), cap(s))
// x dataPtr: 0xc000094000 len: 6 cap: 10
// s dataPtr: 0xc000092030 len: 5 cap: 5

0x05 append 内部优化

具体查阅源码,你会发现编译时将 append 分为三类并优化

除按需扩容外

  • x = append(y, make([]T, y)...) 使用 memClr 提高初始化效率
  • x = append(l1, l2...) 或者 x = append(slice, string) 直接复制 l2
  • x = append(src, a, b, c) 确定待 append 数目下,直接做赋值优化

具体编译优化如下 注释有简化,详见internal/gc/walk.go: append

switch {
case isAppendOfMake(r):
// x = append(y, make([]T, y)...) will rewrite to
// s := l1
// n := len(s) + l2
// if uint(n) &gt; uint(cap(s)) {
//   s = growslice(T, s, n)
// }
// s = s[:n]
// lptr := &amp;l1[0]
// sptr := &amp;s[0]
// if lptr == sptr || !hasPointers(T) {
//   // growslice did not clear the whole underlying array 
     // (or did not get called)
//   hp := &amp;s[len(l1)]
//   hn := l2 * sizeof(T)
//   memclr(hp, hn)
// }

//使用 memClr 提高初始化效率
r = extendslice(r, init)

case r.IsDDD(): // DDD is … syntax // x = append(l1, l2…) will rewrite to

// s := l1
// n := len(s) + len(l2)
// if uint(n) &gt; uint(cap(s)) {
//   s = growslice(s, n)
// }
// s = s[:n]
// memmove(&amp;s[len(l1)], &amp;l2[0], len(l2)*sizeof(T))

//直接复制 l2
r = appendslice(r, init) // also works for append(slice, string).

default: // x = append(src, a, b, c) will rewrite to

// s := src
// const argc = len(args) - 1
// if cap(s) - len(s) &lt; argc {
//     s = growslice(s, len(s)+argc)
// }
// n := len(s)
// s = s[:n+argc]
// s[n] = a
// s[n+1] = b
// ...

//确定待 append 数目下,直接做赋值优化
r = walkappend(r, init, n)

}

这里关于 append 实现有几点可以提下

扩容的策略是什么?

答案是 [总的来说是至少返回要求的长度 n 最大则为翻倍] 具体情况是:

  • len<1024 时 2 倍扩容
  • 大于且未溢出时 1.25 倍扩容
  • 溢出则直接按申请大小扩容
  • 最后按mallocgc内存分配大小适配来确定 len. (n-2n 之间)

​扩容留出最多一倍的余量,主要还是为了减少可能的扩容频率。​ mallocgc 内存适配实际是 go 内存管理做了内存分配的优化, 当然内部也有内存对齐的考虑。 雨痕 Go 学习笔记第四章内存分配,对这一块有很详尽的分析,值得一读。

至于为啥要内存对齐可以参见Golang 是否有必要内存对齐?,一篇不错的文章。

扩容判断中uint的作用是啥?

//n 为目标 slice 总长度,类型 int,cap(s)类型也为 int
if uint(n) > uint(cap(s))
    s = growslice(T, s, n)
}

答案是 [为了避免溢出的扩容]

int 有正负,最大值math.MaxInt64 = 1<<63 - 1 uint 无负数最大值math.MaxUint64 = 1<<64 - 1 uint 正值是 int 正值范围的两倍,int 溢出了变为负数,uint(n)则必大于原 s 的 cap,条件成立 到 growslice 内部,对于负值的 n 会 panic,以此避免了溢出的扩容

内存清零初始化: memclrNoHeapPointers vs typedmemclr?

答案是 [这个取决于待清零的内存是否已经初始化为 type-safe (类型安全)状态,及类型是否包含指针]

具体来看,memclrNoHeapPointers使用场景是

  • 带清零内存是初始化过的,且不含指针
  • 带清零内存未初始化过的,里边内容是“垃圾值”(即非 type-safe),需要初始化并清零

其他场景就是typedmemclr, 而且如果用于清零的 Type(类型)包含指针,他会多一步 WriteBarrier(写屏障),用于为 GC(垃圾回收)运行时标记对象的内存修改,减少 STW ( stop the world )

所以memclrNoHeapPointers第一个使用场景为啥不含指针就不用解释了。

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zero-initialization-versus-zeroing 以及相关源码的注释memclrNoHeapPointerstypedmemclr

本文代码见 NewbMiao/Dig101-Go


欢迎关注公众号:newbmiao,获取及时更新文章。

推荐阅读:Dig101 系列,挖一挖技术背后的故事。


更多关于Golang Go语言 Dig101-Go 之灵活的 slice的实战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4-b0.html

1 回复

更多关于Golang Go语言 Dig101-Go 之灵活的 slice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4-b0.html


在Golang(通常简称为Go语言)中,slice(切片)是一种极其灵活且强大的数据结构,它为处理动态数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Dig101-Go系列中提到的slice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动态调整大小:slice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增长或缩小,这通过内置的append函数和切片操作轻松实现,无需手动管理内存。

  2. 底层数组共享:slice是对底层数组的抽象,不同的slice可以共享同一个底层数组,这种特性使得slice的复制和传递效率极高,尤其是在处理大数据集时。

  3. 多维slice:通过嵌套slice,可以方便地创建多维数组结构,这在处理矩阵、图像等复杂数据时非常有用。

  4. 基于范围的迭代:Go语言的for range循环使得遍历slice变得简单直观,同时提供了索引和值的访问方式。

  5. 函数间传递:slice作为引用类型,在函数间传递时不会复制整个数组,而是传递slice的头部信息(指向底层数组的指针、长度和容量),这大大提高了性能。

总之,slice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其动态调整大小的能力上,更在于它作为底层数组的高效抽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高级特性。掌握slice的使用,对于编写高效、简洁的Go语言程序至关重要。建议深入学习slice的内部机制,并多实践,以充分利用这一强大特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