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OS鸿蒙Next中Crypto Architecture Kit的sm2加解密方法没有C1C2C3的模式
HarmonyOS鸿蒙Next中Crypto Architecture Kit的sm2加解密方法没有C1C2C3的模式 根据SM2国标说明,SM2密文格式为一个SEQUENCE数据段,包含C1(x分量,y分量)、C2(密文)、C3(摘要)三部分,排列顺序为C1C3C2。我们之前项目用到的库还有C1C2C3这种模式,并可以选择用哪种模式进行加解密。
但在Crypto Architecture Kit中我看默认使用的好像就是C1C3C2,但不知道怎么才能选择使用C1C2C3方式进行加解密。或者提供C1C2C3和C1C3C2的互转方法也行。
可以将代码更换下顺序:
let primal_data: string = sm2_sequence.C1x + sm2_sequence.C1y + sm2_sequence.C2 + sm2_sequence.C3;
修改为:
let primal_data: string = sm2_sequence.C1x + sm2_sequence.C1y + sm2_sequence.C2 + sm2_sequence.C3;
更多关于HarmonyOS鸿蒙Next中Crypto Architecture Kit的sm2加解密方法没有C1C2C3的模式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在HarmonyOS鸿蒙Next中,Crypto Architecture Kit的SM2加解密方法确实不包含C1C2C3模式。SM2是中国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标准,通常用于数字签名、密钥交换和加密。在传统的SM2实现中,C1C2C3模式是加密后数据的标准输出格式,其中C1是椭圆曲线点的坐标,C2是密文数据,C3是哈希值。
然而,在鸿蒙Next的Crypto Architecture Kit中,SM2的加解密方法采用了不同的数据格式。具体来说,加密后的数据不再以C1C2C3的形式输出,而是采用了更简洁的格式。这种变化可能是为了优化性能、简化数据处理流程或适应鸿蒙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
在鸿蒙Next中,SM2加密后的数据格式可能直接包含加密后的密文和必要的元数据,而不需要显式地将C1、C2和C3分开。这种设计可以减少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并提高加解密的效率。对于开发者来说,需要按照鸿蒙Next的API文档来正确使用SM2加解密方法,确保数据格式的兼容性。
总之,鸿蒙Next的Crypto Architecture Kit在SM2加解密方法中摒弃了传统的C1C2C3模式,采用了新的数据格式,这可能是为了适应鸿蒙系统的技术需求和优化加解密性能。
在HarmonyOS鸿蒙Next中,Crypto Architecture Kit的SM2加解密方法默认采用ASN.1编码格式,而非C1C2C3模式。若需使用C1C2C3模式,开发者需手动实现该格式的编码和解码逻辑。具体可通过分离ASN.1编码中的C1、C2、C3部分,或直接按照SM2标准文档实现C1C2C3的拼接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