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HarmonyOS鸿蒙Next计算机产业链
华为的HarmonyOS鸿蒙Next计算机产业链
三天前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电脑。这个也标志着我国的纯血操作系统开始步入了办公领域,但在此操作系统上面的开发工具一直还没有发布。这让鸿蒙操作系统在应用开发领域还是没有办法参与。之前华为作为鸿蒙系统的开发工具是DevEco Studio 而这个东西是采用JetBrains 的开发工具 IntelliJ IDEA 修改而来。而这个开发工具必须依赖JDK 才能运行起来。而华为的纯血鸿蒙上面好象是没有JDK 。JDK 全名叫做Java Development Kit 最早是由SUN 公司开发一个叫做JAVA 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用于电视上面的软件应用,但在电视上面发行后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产品但后来又用于了电脑上面的程序开发,由于当时Linux 操作系统上面几乎没有高级开发语言,之前在Linux 上面开发者要采用C\C++语言于是JAVA在当时就被众多的Linux 上面的程序员所采纳,虽然其运行的速度和C\C++ 语言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东西,当时真的是没有别人语言可用于是就还是流行起来了。开始的时候这个JDK 是开源免费的。但后来由于用的人越来越多就引起了大公司的注意。于是,后来这个SUN 公司就被Oracle 公司给收购了直到现在。但在被Oracle 公司收购之后其授权的策略也就有所改变了,于是就开始了JAVA 语言的闭源和收费。于是JAVA 就开始走向了没落,同时就又出现了另一种编程语言Python 开始来替代JAVA 。但这些编程语言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都是运行在一个虚拟环境之上的语言。JAVA是运行在JVM上面的,而Python也是这样的一种语言。第二,就是由于它们都是运行在一个虚拟环境上就注定了其运行的速度会大大减退。第三,就是这类编程语言几乎都无法生成操作系统级别的可执行文件,因为这类编程语言都不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上面的而是运行在虚拟环境上面的。第四,那就是它们都相对的比较简单容易上手,由于它们都是运行在一个虚拟环境上所以编程的人根本不用掌握底层的硬件知识,也不用了解这些编程语言具体的运行方式等知识,所以就显得比较好上手。说实在的在真正的编程高手们根本没有人会用这类的编程语言,那些国际上面的高级算法的程序都是采用C\C++ 语言编写出来的没有真正的编程高手会采用这一类的编程语言。
有些跑题了,还是接着说华为的计算机产业链。华为的底层硬件的CPU 指令集是灵犀指令集、华为的纯血操作系统是鸿蒙操作系统、华为的语言编译器是毕昇编译器、华的编程语言是仓颉编程语言、华的编程工具是DevEco Studio 。这些明明可以从硬件到应用的开发都可以连接起来的。可是,到现在为上市场上面还没有一款CPU 是采用灵犀指令集的,没有一个硬件架构(包括华为自己的泰山架构)是采用的灵犀指令集的。而毕昇编译器目前只能编译C\C++ 语言和Rust语言,竟然无法编译仓颉编程语言。而华为的开发工具DevEco Studio 目前到是支持仓颉编程语言的开发,但无法采用毕昇编译器来编译,只有在用DevEco Studio 开发C\C++ 语言的程序时才能用毕昇编译器。而毕昇编译器和程序开发工具DevEco Studio 都不能运行在鸿蒙操作系统上。但毕昇编译器无法运行在鸿蒙操作系统上但是毕昇编译器编译出来的程序却可以运行在鸿蒙操作系统上。
最后我说一下结论吧。只有我上面说的这一系列的指令集、操作系统、编译器、开发工具都统一了才能真真正正的完成一个计算机的产业链。有了这个完整的产业链才能真真正正的开发出纯血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后面的用户才能大力的开发出各种设备的驱动程序、应用软件。我估计华为的下一步战略应该就是把这些都给完成统一。即,硬件采用灵犀指令集,操作系统采用鸿蒙,编译器采用毕昇、开发工具估计需要重新开发了因为再用现在的这个在灵犀指令集和鸿蒙操作系统上面无法运行起来。至于编程语言方面底层应该还是会采用C\C++ 编程语言,而在一般的应用的开发应该会采用仓颉语言,而ArkTS 主要用来开发界面。
更多关于华为的HarmonyOS鸿蒙Next计算机产业链的实战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HarmonyOS Next是华为新一代操作系统,基于微内核架构,完全自主研发,不兼容安卓应用。其计算机产业链包含:
- 芯片层(麒麟处理器)
- 操作系统层(鸿蒙内核及分布式能力)
- 开发框架(ArkTS/Stage模型)
- 硬件生态(PC/平板/智慧屏等1+8+N设备)
- HMS Core服务
目前重点发展原生应用生态,通过DevEco Studio提供全场景开发工具链,支持一次开发多端部署。产业链已覆盖从芯片到云服务的完整技术栈。
更多关于华为的HarmonyOS鸿蒙Next计算机产业链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HarmonyOS Next的计算机产业链确实正在逐步完善中,这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系统工程。从技术角度来看:
-
关于开发工具链:当前DevEco Studio确实基于IntelliJ平台,但华为正在构建完整的原生工具链。毕昇编译器目前重点支持系统级开发语言(C/C++/Rust),未来很可能会扩展对仓颉语言的支持。
-
指令集和硬件生态:灵犀指令集作为华为自研技术,其产业化需要整个生态的配合。华为采取的是渐进式策略,先在现有架构上验证软件生态,再逐步迁移到自研指令集。
-
关于Java生态:HarmonyOS Next确实没有采用JVM架构,而是选择了更高效的ArkCompiler运行时,这是出于性能和自主可控的考虑。对于现有Java应用,华为提供了转译工具和兼容层解决方案。
-
编程语言策略:ArkTS作为应用开发主力语言,仓颉定位系统级开发,这种分层设计是合理的。编译器支持需要时间迭代,目前毕昇的重点是确保系统基础能力。
产业链构建需要硬件厂商、开发者、用户的多方协同。华为正在按照"先软后硬"的策略推进,先建立软件生态再完善硬件体系。这种渐进式发展路径在操作系统历史上是常见且务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