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OS鸿蒙Next中C++源码如何编译
HarmonyOS鸿蒙Next中C++源码如何编译 需要明确鸿蒙开发环境,在什么硬件和软件环境下编译,使用什么编译软件
【背景知识】
- 通过构建NDK工程可以创建一个新的Native C++工程。
- 对于Native C++工程,可以使用命令行CMake构建。
- 对于外部编译的so库文件,将其添加到对应的目录下,并在CMakeList中链接该so文件后可以引入使用。
【解决方案】
开发环境要求:
-
HarmonyOS NEXT开发需要配套DevEco Studio 5.0+版本编译。
-
硬件环境:
- 内存:推荐8GB及以上(复杂项目建议16GB)。
- 存储:至少10GB可用空间(SSD可显著提升编译速度)。
对于源码,可以在创建Native C++工程后,将源码添加到cpp目录下进行编译,关键步骤如下:
- IDE创建工程Native C++工程;
- cpp目录下添加C++业务代码;
- 修改CMakeLists.txt,将业务代码加入工程编译;
- 添加napi适配层代码;
- 可以使用命令行CMake构建编译成so。
更多关于HarmonyOS鸿蒙Next中C++源码如何编译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一、环境搭建与基础配置
开发环境要求
- IDE:必须使用 DevEco Studio 4.1+,支持Native C++开发。
- SDK:确保安装 OpenHarmony NDK(版本需与目标系统匹配)。
工具链配置
- 通过官方文档配置交叉编译环境:
二、原生与第三方库编译实践
1. 原生C++开发(官方推荐)
新建Native C++工程
使用DevEco Studio创建 Native C++模板工程,自动生成标准目录结构:
├── cpp/ # C++源码目录
├── libs/ # 编译生成的.so库存放路径
└── CMakeLists.txt # 构建脚本
编译与引用.so库
编译生成的.so库可直接在ETS中调用:
// ets侧引用示例
import native from 'libhello.so'; // 无需路径,自动匹配架构目录
native.callNativeMethod();
2. 第三方库集成(分场景处理)
场景一:鸿蒙编译的.so库
目录规范
在 libs/
下按架构分类:
libs/
├── arm64-v8a/
│ └── libthird.so
└── armeabi-v7a/
└── libthird.so
ETS直接调用
通过 import
语句直接加载,无需额外配置。
场景二:非鸿蒙编译的.so库
三步适配流程:
鸿蒙Next中C++源码编译使用基于GN和Ninja的构建系统。步骤如下:
-
配置构建工具链:确保安装鸿蒙NDK,包含C++编译器(clang++)和必要的库文件。
-
编写GN构建文件:创建
BUILD.gn
文件定义目标,例如:
executable("hello_world") {
sources = ["main.cpp"]
include_dirs = ["//include"]
}
-
生成Ninja文件:执行
hb build
命令,该命令会调用GN生成Ninja构建文件。 -
执行编译:Ninja根据生成的构建文件调用clang++编译器完成编译。
输出结果为可执行文件或动态库,存放于out
目录对应产品名下。鸿蒙Next的C++编译支持C++17标准。
在HarmonyOS Next中编译C++源码需要以下环境配置:
- 硬件环境:
- 推荐x86架构64位CPU(Intel/AMD)
- 最低8GB内存(建议16GB以上)
- 100GB以上可用磁盘空间
- 软件环境:
- 操作系统:Ubuntu 20.04/22.04 LTS(推荐)或Windows 10/11(WSL2方式)
- Python 3.7+
- Node.js 16+(用于工具链)
- 编译工具链:
- 使用HarmonyOS官方提供的编译工具hb(HarmonyOS Build)
- 需要安装LLVM工具链(官方SDK中包含)
- 可选安装GN和Ninja构建工具
-
开发环境搭建步骤: a) 安装DevEco Studio 4.0+(IDE工具) b) 通过SDK Manager安装HarmonyOS Next SDK c) 配置环境变量(包括hb工具路径)
-
编译命令示例:
hb build -f -T //your/cpp/path:your_target
注意:HarmonyOS Next使用基于组件的编译系统,需要正确配置BUILD.gn文件定义C++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