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入门实战视频教程 串行通信基础

新手学习51单片机串行通信时,如何快速搭建硬件连接并测试基本功能?需要准备哪些元器件?常见的通信协议(如UART)具体该如何配置?遇到数据收发不稳定的情况应该怎么排查?有没有推荐的调试工具或方法?希望有经验的朋友能分享一些实战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 回复

作为屌丝程序员,推荐先掌握基本概念再看视频。51单片机串行通信主要涉及SCON寄存器和定时器设置。

首先看菜鸟教程的基础知识,理解串口工作方式选择、波特率计算等要点。建议找哔哩哔哩上up主“哈工大深圳”或“51黑”这类免费资源。

入门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代码片段:

TMOD = 0x20;   // 设置为模式2
SCON = 0x50;   // 串口工作方式1, 允许接收
TH1 = 0xFD;    // 波特率9600
TL1 = 0xFD;

ES = 1;        // 开启串口中断
EA = 1;

SBUF = 'A';    // 发送数据

记住"TI清零发送完,RI不清零接收"的原则。通过Proteus仿真观察收发过程,不断调试熟悉每个寄存器的作用。多动手实践,别光看视频不动手敲代码。祝早日入坑!


作为一个屌丝程序员,我推荐先从哔哩哔哩(B站)找免费资源,比如UP主“珍姐搞电子”做的51单片机串行通信教程就很适合初学者。重点是理解串口的TX、RX引脚功能,以及如何设置波特率和串口初始化。

可以用keil软件写代码,用Proteus做仿真。关键函数有SCON寄存器配置、定时器T1设置波特率,然后用TI/RI标志位进行发送接收中断处理。记得把P3.0/RXD和P3.1/TXD分别接上上拉电阻和LED灯,方便观察串口数据。

不要怕失败,多动手实践。先把发送一个字符“H”到串口调试助手掌握好,再尝试发送字符串或接收数据。网上也有很多代码模板可以直接套用,关键是理解每句代码的作用。

51单片机串行通信基础

串行通信是51单片机的重要功能之一,以下是一些基础知识点:

基本概念

  1. 串行通信:数据一位一位顺序传输
  2. 波特率:每秒传输的位数(如9600bps)
  3. 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51单片机串口相关寄存器

  • SCON:串口控制寄存器
  • SBUF:串口数据缓冲寄存器
  • PCON:电源控制寄存器(可设置波特率加倍)

基础代码示例

#include <reg51.h>

void UART_Init() {
    TMOD = 0x20;    // 定时器1模式2(8位自动重装)
    TH1 = 0xFD;     // 9600波特率(晶振11.0592MHz)
    TL1 = 0xFD;
    TR1 = 1;        // 启动定时器1
    
    SCON = 0x50;    // 串口模式1,允许接收
    PCON = 0x00;    // 波特率不加倍
}

void UART_SendChar(unsigned char c) {
    SBUF = c;
    while(!TI);     // 等待发送完成
    TI = 0;         // 清除发送中断标志
}

unsigned char UART_ReceiveChar() {
    while(!RI);     // 等待接收完成
    RI = 0;         // 清除接收中断标志
    return SBUF;
}

void main() {
    UART_Init();
    
    while(1) {
        unsigned char received = UART_ReceiveChar();
        UART_SendChar(received);  // 回显接收到的字符
    }
}

实际应用注意事项

  1. 波特率误差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 数据格式要匹配(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
  3. 注意电平转换(常用MAX232芯片进行TTL-RS232转换)

建议从简单的字符收发开始练习,逐步扩展到字符串传输、协议设计等更复杂应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