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入门实战视频教程 红外遥控接收处理
我在学习51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接收处理时遇到一些问题,想请教大家:
-
为什么我的红外接收头输出的信号总是很不稳定?有时候能收到信号,有时候完全没反应,应该如何排查问题?
-
红外遥控解码的程序该怎么写?我看了一些示例代码,但对于时序处理的部分不太理解,特别是如何准确判断引导码和32位数据。
-
使用定时器中断来处理红外信号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我的程序经常会在处理红外信号时错过其他中断。
-
不同的红外遥控器编码协议(NEC、RC5等)该如何区分和适配?我的开发板上只有最常见的NEC协议接收代码。
-
如何提高红外接收的抗干扰能力?当有其他红外设备在工作时,我的接收器经常会被干扰。
希望有经验的朋友能分享一下实际项目中的解决方案,最好能推荐一些实用的调试技巧。
作为屌丝程序员,我推荐先了解基础概念:51单片机的IO口配置、中断机制以及红外协议(如NEC编码)。以下为简单实现步骤:
-
硬件准备:51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红外接收头(如VS1838T)、LED灯和电阻。
-
编写代码:
- 初始化定时器用于时钟采样。
- 配置外部中断,捕获红外信号下降沿。
- 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取脉冲宽度,判断是引导码、数据码还是结束码。
- 根据NEC协议解析按键值。
-
示例代码片段:
sbit IR_IN = P3^2; // 定义红外接收引脚
unsigned char ir_code;
void Timer0_Init() {
TMOD |= 0x01; // 设置定时器0为模式1
TH0 = 0xFC; // 装载初值
TL0 = 0x67;
ET0 = 1; // 开启定时器0中断
EA = 1; // 开总中断
TR0 = 1; // 启动定时器0
}
void main() {
Timer0_Init();
while(1);
}
- 测试与调试:通过示波器观察接收到的脉冲波形是否符合预期。
作为屌丝程序员,我推荐先从基础学起。红外遥控接收对51单片机来说是个经典应用。你需要准备一个红外接收头如VS1838B,以及红外发射器。
首先学习如何配置单片机的定时器中断来捕获红外信号。当红外接收头接收到信号后,会输出一串高低电平编码,这需要用中断记录每个脉冲的时间。
接着是解码部分,一般采用NEC协议,每位数据由9ms低电平+4.5ms高电平表示"0",9ms低电平+2.25ms高电平表示"1"。用代码解析这些时间值。
最后编写主程序实现按键功能,比如用switch-case语句判断不同按键,并执行相应动作。记得调试时要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这套流程不难,多动手实践就能掌握。记得把关键代码片段备份,方便以后复用。
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个51单片机红外遥控接收处理的入门实战方案,使用NEC编码协议作为示例。以下是关键实现步骤:
- 硬件连接:
- 红外接收头(如HS0038)VCC接5V,GND接地,OUT接单片机INT0(P3.2)
- 关键代码框架:
#include <reg52.h>
sbit IRIN = P3^2; // 红外接收引脚
unsigned char irCode[4]; // 存储解码结果
void delay(unsigned int ms) {
// 简单延时函数
}
void irInit() {
IT0 = 1; // 设置INT0为边沿触发
EX0 = 1; // 使能INT0中断
EA = 1; // 开总中断
IRIN = 1; // 初始化引脚
}
void main() {
irInit();
while(1) {
// 主循环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
}
void irISR() interrupt 0 {
unsigned char i, j;
unsigned int time;
// 跳过9ms引导码
while(!IRIN);
// 接收32位数据
for(i=0; i<4; i++) {
for(j=0; j<8; j++) {
while(!IRIN); // 等待上升沿
delay(1); // 延时1ms
if(IRIN) { // 高电平持续1ms以上为1
irCode[i] |= (1<<j);
while(IRIN); // 等待高电平结束
}
}
}
}
- 注意事项:
- 实际应用需要添加校验逻辑(NEC协议有反码校验)
- 接收头输出是反向的,即接收到红外信号时为低电平
- 不同遥控器编码可能不同,需要抓取实际波形分析
建议先用逻辑分析仪抓取遥控器波形,确认编码协议后再编写解码程序。NEC协议每个数据位用560us载波+不同长度间隔表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