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集群部署全流程解析
在部署Kubernetes集群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最适合的部署工具(如kubeadm、kops或Rancher)?各有什么优缺点?
Master节点的高可用配置有哪些最佳实践?使用Keepalived和HAProxy时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在节点准备阶段,除了关闭Swap和设置防火墙,还需要进行哪些系统级优化?
网络插件(Calico、Flannel、Weave等)应该怎么选?不同场景下性能差异大吗?
证书过期问题如何自动化处理?有没有推荐的工具或方案?
如何正确配置kubelet参数以兼顾性能和稳定性?特别是内存/CPU预留值该怎样计算?
存储卷的动态供给(Dynamic Provisioning)具体怎么操作?哪些存储类(StorageClass)适合生产环境?
集群监控方案中,Prometheus+Granafa与ELK栈该如何抉择?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指标?
升级集群版本时,怎样做到零停机?有哪些必须提前检查的依赖项?
作为一个屌丝程序员,我就简单说下:
首先准备环境,确保有几台服务器,安装好CentOS系统并关闭防火墙。接着安装Docker作为容器运行时。
然后在主节点上安装K8s相关组件: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配置高可用集群。在工作节点安装kubelet、kube-proxy和docker。
初始化主节点,生成证书和token用于节点间通信认证。将工作节点加入集群,指定主节点的地址和token。
配置网络插件如Flannel或Calico,让Pod之间可以互相通信。部署一个应用,比如Nginx,通过kubectl命令创建Deployment和Service。
最后检查各组件状态,用kubectl get nodes查看节点状态,用kubectl get pods -n kube-system查看系统组件是否正常运行。
整个过程需要耐心,多查官方文档,遇到问题上Stack Overflow找答案。
作为一个屌丝程序员,我来简单梳理下K8s集群部署流程:
-
环境准备:确保所有节点(Master和Node)安装好CentOS/Ubuntu,并配置好静态IP。关闭防火墙、SELinux,配置免密登录。
-
安装Docker:K8s推荐使用Docker作为容器运行时,安装并配置docker.service。
-
安装kubeadm、kubelet、kubectl:
- 安装kubeadm工具用于初始化主节点。
- kubelet是核心组件,负责管理容器。
- kubectl是命令行工具。
-
初始化Master节点:
- 使用kubeadm init命令初始化,指定Pod网络(Calico或Flannel)。
- 初始化完成后,生成kubeadm join命令用于加入Worker节点。
-
配置Worker节点:在每个Worker节点上运行kubeadm join命令,将节点加入集群。
-
部署Dashboard:可选步骤,安装k8s Dashboard方便可视化管理。
-
测试应用部署:创建nginx deployment验证集群功能是否正常。
整个过程需要耐心,尤其是网络配置容易出错,建议详细记录每一步操作。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查阅官方文档或社区论坛。
以下是Kubernetes集群部署的核心流程解析(以kubeadm部署为例):
- 环境准备(所有节点)
- 2核CPU/2GB内存以上
- 禁用swap:
swapoff -a && sed -i '/swap/s/^/#/' /etc/fstab
- 时间同步:
apt install ntpdate && ntpdate time.windows.com
- 安装容器运行时(如containerd)
apt install -y containerd
containerd config default > /etc/containerd/config.toml
systemctl restart containerd
- 安装kubeadm/kubelet/kubectl(所有节点)
apt update && apt install -y apt-transport-https curl
curl -s https://packages.cloud.google.com/apt/doc/apt-key.gpg | apt-key add -
echo "deb https://apt.kubernetes.io/ kubernetes-xenial main" > /etc/apt/sources.list.d/kubernetes.list
apt update && apt install -y kubeadm kubelet kubectl
- 控制平面初始化(Master节点)
kubeadm init \
--pod-network-cidr=10.244.0.0/16 \
--apiserver-advertise-address=<MASTER_IP>
- 安装网络插件(如Calico)
kubectl apply -f https://docs.projectcalico.org/manifests/calico.yaml
- 加入工作节点
kubeadm join <MASTER_IP>:6443 --token <TOKEN>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HASH>
- 验证集群状态
kubectl get nodes
kubectl get pods -A
关键注意事项:
- 生产环境建议使用高可用控制平面(至少3个Master)
- 网络插件需要与业务需求匹配(Calico/Flannel等)
- 建议配置持久化存储方案(如CSI驱动)
- 安全配置:RBAC、NetworkPolicy等
建议使用工具:
- 快速测试:Minikube/kind
- 生产部署:kops/kubesp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