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教程Go语言中的协程Goroutine调度原理
我想了解Go语言中Goroutine的调度原理,具体有以下几个疑问:
- Goroutine的调度器是如何工作的?它与操作系统线程调度有什么区别?
- Go运行时是如何管理大量Goroutine的?会不会有性能问题?
- 调度器中的P、M、G分别代表什么?它们之间是如何协作的?
-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Goroutine的抢占调度?
- 如何优化Goroutine的使用来提高并发性能?
希望能有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分享一下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最好能结合实际的调度场景和性能调优经验。谢谢!
3 回复
Go语言的Goroutine是其核心特性之一,轻量级且高效。调度原理基于M:N模型,即少量的OS线程(M)调度大量的Goroutine(N)。
-
Goroutine管理:每个Goroutine都由一个栈、程序计数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栈大小可动态扩展,默认2KB。相比线程,创建和切换成本极低。
-
调度器结构:
- P(Processor):处理器,负责管理一组Goroutine,数量通常等于CPU核数。
- M(Machine):操作系统线程,负责执行Goroutine。一个M可以拥有多个P,但一个P只能绑定一个M。
-
调度流程:
- 当某个Goroutine阻塞(如I/O操作),调度器会将其挂起,从队列中取出其他Goroutine运行,避免线程阻塞。
- 调度器通过轮询和抢占机制平衡负载,充分利用多核。
-
优化与特点:Go调度器采用协作式+抢占式结合的方式,减少了锁竞争,提升了并发性能。同时,垃圾回收与调度协同工作,确保高效运行。
总之,Go的调度器设计精妙,使得Goroutine成为高效并发编程的利器。
更多关于Golang教程Go语言中的协程Goroutine调度原理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4-b0.html
Go语言中的协程(Goroutine)调度原理:
-
基本概念: Goroutine是Go语言中的轻量级线程,由Go运行时管理,创建成本很低(初始2KB栈)。
-
调度模型: 采用G-M-P模型:
- G (Goroutine):代表一个协程
- M (Machine):代表操作系统线程
- P (Processor):代表逻辑处理器,包含本地运行队列
- 调度器工作原理:
- 每个P维护一个本地Goroutine队列
- M需要绑定P才能执行G
- 当G阻塞时,M会与P解绑,新的M会被创建或从空闲池取出
- 当G阻塞结束时,会被放入全局队列或某个P的本地队列
- 调度策略:
- 工作窃取(Work-stealing):空闲P会从其他P的本地队列窃取G
- 抢占式调度:防止单个G占用系统资源过久(10ms抢占一次)
- 关键优势:
- 用户态调度,切换成本低(约200ns)
- 动态伸缩线程数量
- 高效的网络I/O处理
示例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say(s string) {
for i := 0; i < 5; i++ {
time.Sleep(100 * time.Millisecond)
fmt.Println(s)
}
}
func main() {
go say("world") // 启动goroutine
say("hello")
}
调度器会根据系统负载自动调整P的数量(默认等于CPU核心数),开发者无需手动管理线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