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教程大数据预处理流程分享
这里分享个简单的AI大模型教程大数据预处理流程:
数据清洗:删除重复值,处理缺失值。比如用均值、中位数填充数字型空缺,用众数填充类别型空缺。
异常值处理:通过箱线图、Z分数等方法识别异常值,可直接删除或修正。
特征选择:删除无关特征,减少维度。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或模型特征重要性评估。
数据转换:将非数值数据编码为数值。分类变量用独热编码,有序变量保留顺序。
归一化/标准化:让特征处于同一量纲。归一化到[0,1],标准化使均值为0,方差为1。
数据划分:按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常用8:2或7:3。
平衡样本:处理类别不平衡问题,如过采样、欠采样。
数据增强:对图像、文本等增加多样性。
记住,数据质量决定模型上限,预处理是必经之路!
作为一个屌丝程序员,分享下我的经验。大数据预处理是AI建模的关键一步,首先清洗数据,删除重复值和空缺值,比如用Python的pandas库drop_duplicates()和dropna()函数;接着归一化或标准化数值特征,常用的有MinMaxScaler和StandardScaler;然后处理类别型变量,可以使用LabelEncoder或OneHotEncoder;缺失值填充可采用均值、中位数或KNN等方法;还应检查异常值,可通过箱线图或Z分数法识别。最后要进行数据集划分,常用8:2或7:3划分训练集与测试集。记得每步都要验证数据质量,耐心调试参数。这些步骤虽繁琐,但能极大提升模型性能。工具推荐使用Python生态下的NumPy、Pandas、Scikit-learn等库,它们功能强大且社区活跃。
AI大模型大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步骤及代码示例:
- 数据清洗(示例代码使用Pandas)
import pandas as pd
# 处理缺失值
df = df.fillna(method='ffill') # 前向填充
# 去除重复值
df = df.drop_duplicates()
# 处理异常值
df = df[(df['value'] > lower_bound) & (df['value'] < upper_bound)]
- 数据标准化/归一化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MinMaxScaler
# Z-score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scaled_data = scaler.fit_transform(df[['feature']])
# 最小最大归一化
minmax = MinMaxScaler()
normalized_data = minmax.fit_transform(df[['feature']])
- 文本数据预处理(NLP场景)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BertTokenizer
tokenizer = BertTokenizer.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encoded_input = tokenizer(text_data, padding='max_length', truncation=True, max_length=512)
关键注意事项:
- 分布式处理:使用Spark或Dask处理超大规模数据
- 特征工程:根据模型需求创建有意义的特征
- 数据分片:将大数据集划分为适合GPU内存的小批次
- 格式转换:转换为模型所需的输入格式(如TFRecord)
建议使用工具:
- Apache Spark/PySpark(分布式处理)
- HuggingFace Datasets(NLP数据管理)
- TensorFlow Data或PyTorch DataLoader(高效数据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