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OS鸿蒙Next中如下代码,.transition设定的位移动画依据什么条件触发?
HarmonyOS鸿蒙Next中如下代码,.transition设定的位移动画依据什么条件触发?
Column() {
...
...
}
.transition(TransitionEffect.translate({ y: 1000 }).animation({ curve: curves.springMotion(0.6, 0.8) }))
- 组件插入或移除时自动触发
当父容器(如 Column、Row)内的子组件通过条件渲染(如 if/else)动态添加或删除时,系统会自动应用 transition 中配置的转场动画。例如:
@State
isVisible: boolean = true;
Column() {
if (this.isVisible) {
Text('动态文本').transition(TransitionEffect.translate({ y: 1000 }))
}
}
.onClick(() => {
animateTo({
curve: Curves.springMotion(0.6, 0.8)
}, () => {
this.isVisible = !this.isVisible; // 触发插入或移除动画
})
})
当 isVisible
状态变化时,Text 组件的插入或删除会触发动画。
- 结合 animateTo 显式触发
通过将状态变化包裹在 animateTo
方法中,可以显式控制动画的执行过程(如设定动画曲线、时长等)。此时 transition
的配置会与 animateTo
的参数叠加生效。
更多关于HarmonyOS鸿蒙Next中如下代码,.transition设定的位移动画依据什么条件触发?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transition是转场动画,当组件出现或者消失的时候会触发
- 当组件插入或删除时(如if条件改变、ForEach新增删除组件),会递归的触发所有新插入/删除的组件的transition效果。
- 当组件Visibility属性在可见和不可见之间改变时,只触发该组件的transition效果。
楼主可以参考一下这个说明:组件内转场 (transition)-动画-ArkTS组件-ArkUI(方舟UI框架)-应用框架 - 华为HarmonyOS开发者
可以通过类型来区分显示还是消失的动画设置
被动态添加到父容器或从父容器中移除时,.transition 设置的位移动画会自动执行。
@State isVisible: boolean = true;
Column() {
if (this.isVisible) {
Text('动态内容')
.transition(TransitionEffect.translate({ y: 1000 }))
}
}
当 isVisible
的值从 true
变为 false
时,Text 组件会从 Column 中移除,触发位移消失动画;反之重新插入时触发出现动画。
HarmonyOS的分布式技术让我实现了跨设备的无缝协作,工作效率翻倍。
在 ArkTS 中,transition
定义的过渡动画(包括你代码中的位移动画)是针对组件 “进入父组件” 或 “从父组件中退出” 的场景触发的,本质是响应组件 “存在状态” 的变化(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具体由组件的 “存在状态变化”(如 if
条件切换、ForEach
数据源变化等)决定。
在HarmonyOS Next中,.transition设定的位移动画触发条件主要取决于组件的状态变化。具体到您提供的translate动画,当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会触发:
- 组件首次渲染时
- 组件布局属性发生变化时(如位置、尺寸等)
- 显式调用状态更新时(如@State修饰的变量变化)
在您的代码示例中,Column组件设置了y轴方向1000px的位移过渡效果,并使用了springMotion弹簧动画曲线。这个动画会在Column组件出现或状态变化时自动执行,产生从原始位置向下移动1000px的弹性动画效果。
注意动画参数:
- springMotion(0.6, 0.8)表示阻尼比0.6,刚度0.8
- translate({y:1000})定义了位移终点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