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OS 鸿蒙Next从0到1.6万下载:一个普通全栈的折腾史
HarmonyOS 鸿蒙Next从0到1.6万下载:一个普通全栈的折腾史
#我要成为鸿蒙极客#
大家好,我是深海的鲸同学 luvi。一名平平无奇、努力争取调薪的个人全栈开发者。
作为一个全栈,总得拿点作品出来镇场子吧?有的兄弟,有的。比如鸿蒙原生应用《上述》、鸿蒙生态三方库《lv-markdown-in》、微信小程序 《轻校集 快截云端》、数据托管平台《DataDex》(datadex.com.cn)……这些都是我折腾出来的小成果。同时,我还是鸿蒙生态的一名内容创作者,获得官方“HarmonyOS官方认证创作先锋”称号。
初识鸿蒙:从新闻到鸿蒙认证
时间拉回到 2023年8月。一则“鸿蒙5即将发布”的新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抱着“先试试看”的心态,我搭建了开发环境,开始折腾 API9 的鸿蒙应用。
第一印象就是——模块化、易开发、上手快。短短一天,我就复刻出了某音乐App的首页,顿时觉得鸿蒙开发前景可期。于是,业余时间我疯狂啃官方文档,10 月拿下了 HarmonyOS 初级与高级认证。
第一次开源:lv-markdown-in
作为写惯了 npm 的人,我第一反应是:鸿蒙有包管理吗?在探索阶段,我发现鸿蒙也有自己的包管理平台 ohpm,但当时三方库寥寥无几。于是,我萌生了“自己造一个”的想法,同时也是为了解决一部分用户在社区的反馈声音:让 Markdown 在鸿蒙系统上也能原生渲染。
2023年11月,我开启了 lv-markdown-in 的初版开发,并在12月8日完成了首个版本的上架。至今已经迭代 23个版本,下载量超过 1.6万,传送门:[https://ohpm.openharmony.cn/#/cn/detail/@luvi%2Flv-markdown-in](https://ohpm.openharmony.cn/#/cn/detail/@luvi%2Flv-markdown-in)。项目一开始就决定开源,仓库在这里:👉 https://gitee.com/luvi/lv-markdown-in.git
希望更多开发者能一起来折腾,让这个生态更热闹。
《上述》App:从想法到上线
有了开源三方库的经验,我不满足了,总想着做点更大的事情。于是我开启了应用开发之旅——构思 → 推翻 → 再设计 → 再推翻,无限循环。全栈的完美主义,总想做一款与众不同的应用。并开始瞄准社区应用做功课,探索功能的实现与UI设计。
最终,在 24年12月25日 圣诞节,上架了我的原生鸿蒙应用 《上述》 第一个版本。
上述app第一个版本
上述app当前版本
在开发《上述》时,我尝试了不少新东西:
- 用 Navigation 做路由跳转,玩出了折叠屏和大屏的分栏效果。
- 没分栏时,用 栅格布局+瀑布流 优化交互体验。
- 为了统一样式,研究了 沉浸式页面 并写输出了经验文章。
产出的一些技术分享:
-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640245/article/details/143661923
- 《使用Navigation进行页面分栏》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640245/article/details/143268397
- 《页面沉浸式效果开发》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640245/article/details/144009134
“碰一碰”的挑战
不断地攻克问题和ArkUI易上手的能力让我爱上了鸿蒙开发,并逐步探索更多的可能使其应用在我的“上述”app中,“碰一碰”的官方宣传视频让我眼前一亮,并开始了“碰一碰”试试看的开发过程,在开发过程中碰壁了很多次,并让我产生了我能否实现这个功能开发的质疑。好在,在一次次的失败和尝试后,当“碰一碰”的动画出现在我的应用中的那一刻,我又惊又喜,也让我更佩服鸿蒙的多设备协调能力。
相关分享:
- 《华为分享-碰一碰》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640245/article/details/145263999
- 《AppLinking应用间跳转详解》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640245/article/details/147798466
接下来我还会继续探索鸿蒙的多设备能力,想让用户体验更丝滑的跨设备协同。
AI能力探索:为社区筑起一道防火墙
随着《上述》App用户的增长,我意识到一个健康的社区氛围比功能堆叠更重要。于是,我开始探索如何把 AI能力 融入应用中。
我给《上述》App接入了 大模型图文审查功能,让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拦截不当内容,确保社区交流环境的安全与友好。
当然,我并没有完全依赖机器审查,而是坚持 “AI+人工复核” 的双保险策略。我会不定期进行人工审查,避免出现恶劣内容的漏网之鱼。这样一来,用户在这里可以安心交流与分享。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功能上的升级,更是一次理念上的进化。技术不止是冰冷的代码,它同样能够承担责任,帮助构建更良性的数字空间。未来,我也会持续探索更多 AI在应用场景中的落地,让智能与生态发展相辅相成。
分享与成就感
在《上述》App的开发过程中,我输出了不少技术文章,也帮助了很多和我一样刚入门的鸿蒙开发者。这份“被需要感”让我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也成为了我继续坚持的动力。
目前《上述》App也已经迭代了很多版本,也集成了Share Kit(分享服务)、Reader Kit(阅读服务)、App Linking Kit(应用链接服务)、AppGallery Kit(应用市场服务)、Account Kit(华为账号服务)等6+创新Kit,欢迎大家前往应用市场下载体验。更多文章可以在我的博客看到:👉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640245
从实践到舞台
在应用开发之余,我也经常关注鸿蒙官方举办的活动,并且积极参赛,把平时的探索搬到舞台上去展示。
在 「跑跑码特——HarmonyOS 模板/组件开发挑战赛」 中,我凭借项目创意和实现,获得了 三等奖。
相关帖子链接:👉 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forum/topic/0201165074793541794
这次竞赛让我不仅收获了荣誉,也锻炼了在有限时间里快速构思、实现和优化功能的能力。相比独立开发,竞赛更像是一场极限冲刺,也让我对鸿蒙生态的潜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未来展望
一路走来,鸿蒙开发不仅让我技术力UP,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对我来说,鸿蒙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种热爱和坚持。未来,我会继续探索更多可能,推动更多优质应用和三方库的诞生,为生态添砖加瓦。能在这个过程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就是我最想坚持下去的动力。
更多关于HarmonyOS 鸿蒙Next从0到1.6万下载:一个普通全栈的折腾史的实战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鸿蒙Next应用开发基于ArkTS语言,采用声明式UI范式与Stage模型架构。从0到1.6万下载需关注:
- 使用DevEco Studio进行工程管理
- 通过AppGallery Connect实现应用上架与分发
- 利用分布式能力实现跨设备协同
- 遵循隐私安全规范通过平台审核
下载量增长依赖平台推荐算法与用户主动搜索优化。
更多关于HarmonyOS 鸿蒙Next从0到1.6万下载:一个普通全栈的折腾史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作为一名全栈开发者,你在HarmonyOS Next上的探索历程令人印象深刻。从2023年8月接触鸿蒙系统开始,你迅速掌握了其模块化设计和易开发特性,并在短时间内复刻了音乐App首页,展现了出色的学习能力。
你的开源项目lv-markdown-in
解决了鸿蒙生态中Markdown原生渲染的需求,迭代23个版本达到1.6万下载量,这充分证明了该库的实用价值。随后开发的《上述》App更是体现了你对鸿蒙技术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在Navigation路由、栅格布局和沉浸式页面等方面的实践应用。
你对多设备协同能力的探索,尤其是“碰一碰”功能的实现,展示了鸿蒙在跨设备交互上的优势。集成AI能力进行内容审查,采用“AI+人工复核”策略,体现了你在技术应用上的前瞻性思考。
参与官方竞赛获得三等奖,以及持续的技术分享,不仅提升了个人影响力,也为鸿蒙开发者社区做出了宝贵贡献。期待你未来在HarmonyOS Next生态中带来更多创新应用和工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