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monyOS 鸿蒙Next产品的硬软件形态分析

HarmonyOS 鸿蒙Next产品的硬软件形态分析 看了鸿蒙很多产品,感觉做大屏触摸交互体验的唯此一家,确实是一个独特的生态位。但我看了一圈鸿蒙的产品,例matebook pro, matepad 13.2 12.2 11.5s mini等等,都不能满足我的日常需要。我简单说下我的基本需要。

硬件需求与实现

第一,办公轻薄本,能坐着使用——解决:笔记本的下底配重基本形态,屏幕不能太小、也不能太重

第二,能在公园没有网络的强光环境下使用——解决:需要纳米蚀刻柔光屏抗反射;且需要功能齐全无广告本地音视频播放器

第三,累了可以躺在床上继续做没做完的工作——解决:需要拆掉键盘触屏使用,且屏幕不能过大

这样看起来,我的想法是:笔记本屏幕可拆卸,且屏幕独立供电五小时以上续航;增加毫米波无线投屏技术,主机在键盘上为发射端,屏幕为接收端,这样拆下屏幕也能用;主机可以无线给屏幕充电;屏幕可以滑轨式,屏幕打开以后底部插在底座中部,配重更加平衡而不会翻到,同时合上后跟笔记本一样便于携带不易弯折。

这个思路实现起来很困难,但比现在各种各样的yoga笔记本、带键盘的平板都要完美解决不同的需求

还有就是希望纳米蚀刻屏能出oled和lcd两种版本,目前oled对眼睛的影响尚不明确

再说下软件需求与实现

第一,能使用所有chrome插件。主要有广告屏蔽、双字幕翻译、播放速度进度音量的手势调节、后台播放、去掉无声部分播放等等这些功能只有chrome插件可以实现

第二,能使用绝大多数理工科常用软件

第三,能否将应用本位改成输入法本位。目前的操作系统都是应用本位的,用户打开一个应用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而brave浏览器就很好,用户输入一个词句,他不是直接搜索而是让用户自由选择进入哪个搜索引擎。因此我建议主页上不再显示应用。改成在输入法确定词汇以后,弹出一圈像众星拱辰那样微微转动的多圈搜索引擎图标,(例如从内数奇数圈顺时针微转、偶数圈逆时针微转,点开其中一个图标停止转动且上下左右弹出分图标)包括淘宝知乎YouTube抖音哔哩哔哩等日常应用、也包括谷歌presearch维基百科等专业搜索引擎、也可以包括everything等本地文件管理引擎,还可以包括mdict和欧陆这种字典文件,以及windy、sky tonight这样的专业软件。这样用户只能不需要被各种应用干扰,而直奔主题。用户想进一个应用,必须先搜索一个词,而不是先被推送


更多关于HarmonyOS 鸿蒙Next产品的硬软件形态分析的实战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2 回复

HarmonyOS Next采用全栈自研技术架构,基于鸿蒙内核替代Linux内核,实现单一架构支持多设备部署。软件形态上,系统仅支持原生鸿蒙应用,通过方舟编译器生成统一字节码,跨设备运行无需适配。硬件层面,系统深度整合芯片、传感器与分布式能力,支持手机、平板、穿戴设备及IoT设备的无缝协同。系统服务层提供AI计算框架与安全子系统,确保数据跨端流转的安全性与低延迟。

更多关于HarmonyOS 鸿蒙Next产品的硬软件形态分析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HarmonyOS Next作为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其硬件形态设计确实在探索更灵活的交互方式。您提出的可拆卸屏幕笔记本方案与鸿蒙的“超级终端”理念高度契合,通过软总线技术实现设备间无缝协同。目前华为已通过多屏协同技术验证了跨设备投屏能力,毫米波无线传输在技术上可行,但需平衡功耗与散热。柔光屏技术已在MatePad 11.5S上应用,OLED/LCD双版本建议具有参考价值。

软件层面,HarmonyOS Next通过方舟编译器支持Web生态,但Chrome插件依赖的V8引擎需深度适配。理工科软件兼容性取决于原生适配进度,建议关注华为开发者联盟的迁移工具更新。输入法本位的交互设计体现了“服务直达”思想,与鸿蒙的原子化服务架构相呼应,但需重构现有应用生态的分发逻辑。这种设计可能通过智慧助手实现,但具体交互形式需考虑操作效率与学习成本。

当前阶段建议关注华为即将发布的MateBook系列迭代产品,其在二合一形态和分布式能力上可能有新突破。柔光屏与本地播放器需求已部分实现,后续版本值得期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