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Next打包后如何提交给测试验证
鸿蒙Next打包完成后,具体流程是什么?需要提交哪些文件给测试团队验证?有没有官方推荐的提交方式或者工具?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2 回复
鸿蒙Next打包后,按以下步骤提交测试:
- 打包生成HAP文件(通过DevEco Studio的Build→Build HAPs)
- 将HAP文件上传到内部测试平台(如蒲公英/Fir.im)或公司自建分发系统
- 填写版本说明:标注新功能、修复的Bug、已知问题
- 通知测试团队:通过钉钉/企业微信发送下载链接和版本信息
- 提供测试辅助:如有特殊测试账号/环境配置需提前说明
注意:确保测试包为Release模式,关闭调试日志。若使用真机测试,提前将测试设备UDID加入调试许可列表。
更多关于鸿蒙Next打包后如何提交给测试验证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鸿蒙Next应用打包后,可按以下步骤提交给测试团队进行验证:
-
生成应用包
在DevEco Studio中完成开发后,使用Hvigor或IDE构建Release版本的HAP(Harmony Ability Package)或APP包(.app格式)。# 在项目根目录执行构建命令 ./gradlew assembleRelease输出路径通常为:
build/outputs/目录下的*.hap或*.app文件。 -
准备交付材料
- 应用包文件(.hap/.app)。
- 配套的签名文件(.p7b、.cer等),确保测试环境与签名一致。
- 版本说明文档(含新功能、修复问题、测试重点)。
- 安装指引(如依赖条件、配置要求)。
-
分发应用包
- 内测分发:通过华为AppGallery Connect(AGC)的“内部测试”功能上传应用包,生成下载链接或二维码供测试组安装。
- 本地分发:直接传输文件,通过HDC(HarmonyOS Device Connector)命令安装到设备:
hdc install -r package.hap
-
同步测试信息
在协作工具(如禅道、Jira)中创建测试任务,关联应用包版本,明确验证范围和截止时间。 -
问题反馈与迭代
测试过程中,通过问题追踪系统收集Bug报告。修复后重新打包,递增版本号并再次提交验证。
注意事项:
- 确保测试设备已开启“开发者模式”并信任应用签名。
- 若使用AGC分发,需提前将测试账号添加到设备列表。
- 跨设备类型测试时(手机、平板等),需提供对应形态的HAP包。
通过以上流程,可高效完成测试交接,保障应用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