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开发鸿蒙Native应用实战分享

最近看到有人用Rust开发鸿蒙Native应用,想请教几个问题:

  1. Rust在鸿蒙上的开发环境如何搭建?需要哪些工具链支持?
  2. 与C/C++相比,用Rust开发鸿蒙应用有哪些优势或需要注意的坑?
  3. 有没有具体的代码示例或开源项目可以参考?
  4. 性能方面,Rust实现的鸿蒙应用和原生开发差距大吗?
    期待有实战经验的大佬分享心得!
2 回复

用Rust开发鸿蒙Native应用,主要使用OpenHarmony NDK。通过Cargo配置编译目标为aarch64-linux-ohos,调用C-ABI与鸿蒙系统交互。推荐使用ohos-rs库简化开发,可调用Native API实现UI和系统功能。注意内存安全,避免野指针。

更多关于Rust开发鸿蒙Native应用实战分享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很高兴为您分享使用 Rust 开发鸿蒙(HarmonyOS)Native 应用的关键步骤和实战经验。鸿蒙的 Native 开发主要基于 ArkUI Native 框架,支持使用 Rust 通过 FFI(Foreign Function Interface) 与 C ABI 交互,实现高性能模块开发。


核心步骤

1. 环境准备

  • 安装 HarmonyOS SDKDevEco Studio(支持 Native 开发)。
  • 配置 Rust 工具链(rustupcargo),确保支持 arm64-v8a 目标:
    rustup target add aarch64-linux-ohos
    
  • 安装 鸿蒙 NDK,配置 C/C++ 编译环境。

2. 创建 Rust 动态库

  • 使用 Cargo 创建 cdylib 类型的库:
    cargo new my_rust_lib --lib
    
  • Cargo.toml 中配置:
    [lib]
    crate-type = ["cdylib"]
    
    [dependencies]
    libc = "0.2"  # 用于 C 类型交互
    
  • 编写 Rust 函数,通过 extern "C" 暴露接口:
    use std::ffi::CStr;
    use std::os::raw::c_char;
    
    #[no_mangle]
    pub extern "C" fn add(a: i32, b: i32) -> i32 {
        a + b
    }
    
    #[no_mangle]
    pub extern "C" fn greet(name: *const c_char) -> *const c_char {
        let name_str = unsafe { CStr::from_ptr(name).to_str().unwrap() };
        format!("Hello, {}!", name_str).as_ptr() as *const c_char
    }
    
  • 编译生成 .so 文件:
    cargo build --target aarch64-linux-ohos --release
    

3. 在鸿蒙工程中集成

  • 将生成的 libmy_rust_lib.so 放入鸿蒙项目的 libs/arm64-v8a/ 目录。
  • CMakeLists.txt 中链接 Rust 库:
    add_library(rust_lib SHARED IMPORTED)
    set_target_properties(rust_lib PROPERTIES IMPORTED_LOCATION
        ${CMAKE_SOURCE_DIR}/libs/${OHOS_ARCH}/libmy_rust_lib.so)
    
    target_link_libraries(your_native_lib PUBLIC rust_lib)
    
  • 编写 C/C++ 头文件声明函数:
    // rust_lib.h
    #ifndef RUST_LIB_H
    #define RUST_LIB_H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int add(int a, int b);
    const char* greet(const char* name);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4. ArkTS/JS 调用 Native 接口

  • 使用 hmNapi[@ohos](/user/ohos).napi 调用 C++ 封装的 Rust 函数:
    import napi from '[@ohos](/user/ohos).napi';
    
    let rustLib = napi.load('rust_lib');
    let result = rustLib.add(5, 3);
    console.log("Rust add result: " + result);
    

实战技巧

  1. 内存安全:Rust 和 C 之间传递数据时,注意所有权和生命周期,避免悬空指针。
  2. 错误处理:通过返回错误码或使用 Result<T, E> 转换到 C 接口。
  3. 性能优化:利用 Rust 零成本抽象处理计算密集型任务(如图像处理、算法逻辑)。
  4. 测试验证:在真机或模拟器上测试跨语言调用,确保稳定性。

示例场景

  • 加密算法:用 Rust 实现 AES 加密,通过 FFI 供鸿蒙调用。
  • 游戏引擎:使用 Rust 编写高性能渲染模块,与 ArkUI 结合。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高效地将 Rust 的可靠性、高性能特性融入鸿蒙应用开发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