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和鸿蒙Next一套代码如何共用

现在开发一个应用需要同时兼容安卓和鸿蒙Next系统,听说可以一套代码共用。具体该怎么实现呢?需要注意哪些兼容性问题?有没有现成的框架或工具可以简化这个流程?求有经验的大佬分享一下实施方案和避坑指南。

2 回复

简单!把安卓和鸿蒙Next的共用代码写成“公共层”,然后各自用“适配层”包一下。就像做汉堡,肉饼是共用的,面包片换成鸿蒙或安卓的就行。记得用条件编译或者模块化设计,鸿蒙那边用ArkTS,安卓用Kotlin,轻松搞定!

更多关于安卓和鸿蒙Next一套代码如何共用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安卓与鸿蒙Next共用一套代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 模块化与条件编译

将平台相关代码分离为独立模块,使用条件编译控制不同平台的代码执行。

示例(Kotlin):

expect fun getPlatformName(): String // 声明多平台函数

// Android实现
actual fun getPlatformName(): String {
    return "Android"
}

// 鸿蒙Next实现(需在鸿蒙模块中)
actual fun getPlatformName(): String {
    return "HarmonyOS"
}

2. 使用Kotlin Multiplatform(KMP)

  • 共享核心业务逻辑(如网络请求、数据模型)
  • 平台特定部分(如UI、系统API)单独实现

项目结构示例:

shared/
  ├── commonMain/      # 通用代码
  ├── androidMain/     # Android实现
  └── harmonyMain/     # 鸿蒙实现

3. 统一API抽象层

创建通用接口封装平台差异:

interface DeviceService {
    fun getDeviceId(): String
}

// Android实现
class AndroidDeviceService : DeviceService {
    override fun getDeviceId(): String = androidId
}

// 鸿蒙实现
class HarmonyDeviceService : DeviceService {
    override fun getDeviceId(): String = harmonyDeviceId
}

4. 构建配置管理

使用Gradle配置管理不同平台的依赖和编译选项:

// build.gradle.kts
kotlin {
    androidTarget()
    harmonyTarget() // 需要鸿蒙插件支持
}

5. 注意事项

  • UI部分需要分别实现(Compose for Android,ArkUI for Harmony)
  • 平台特定功能(推送、支付)需通过接口隔离
  • 持续关注鸿蒙Next对KMP的官方支持进展

推荐方案:

现阶段建议采用KMP+模块化架构,将业务逻辑最大化共享,平台相关部分通过接口解耦。这样既能保持代码复用,又能灵活适配两个平台的特性差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