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Next(HarmonyOS NEXT)应用架构搭建主要基于分层架构和模块化设计,推荐使用ArkTS语言和ArkUI开发框架。以下是核心架构步骤:
1. 分层架构设计
- UI层:使用ArkUI组件(如
@Component)构建界面,通过状态管理(@State、@Prop)驱动视图更新。
- 业务逻辑层:处理用户交互、数据转换,通过异步任务(
async/await)调用能力层。
- 能力层:封装系统能力(如网络、数据库),通过
import导入API模块。
- 数据层:管理本地数据(使用
Preferences或关系型数据库)和网络数据(通过http模块请求)。
2. 模块化拆分
- 按功能划分模块(如用户模块、支付模块),每个模块独立开发,通过
import相互引用。
- 使用
Har(HarmonyOS Archive)包复用公共组件或工具类。
3. 状态管理
- 简单场景:使用ArkTS内置装饰器(如
@State、@Link)。
- 复杂应用:引入状态管理库(如
@ohos/data)实现跨组件数据共享。
4. 示例代码框架
// UI层:页面组件
@Component
struct HomePage {
@State message: string = 'Hello HarmonyOS'
build() {
Column() {
Text(this.message)
.onClick(() => {
// 调用业务逻辑
BusinessLogic.updateData()
})
}
}
}
// 业务逻辑层
class BusinessLogic {
static async updateData() {
let data = await AbilityLayer.fetchData()
// ...处理数据
}
}
// 能力层
class AbilityLayer {
static async fetchData(): Promise<string> {
// 调用网络请求或本地数据库
return "Data from API"
}
}
5. 工具与规范
- 使用DevEco Studio进行开发调试。
- 遵循官方目录结构(如
entry/src/main/ets下分pages、model等目录)。
关键点:
- 依赖解耦:各层通过接口通信,避免直接依赖。
- 类型安全:ArkTS的静态类型检查提升代码可靠性。
- 生命周期管理:在
aboutToAppear等生命周期函数中处理资源初始化/释放。
通过以上设计,可构建可维护、可扩展的鸿蒙应用架构。具体细节参考鸿蒙官方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