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Next app如何搭建架构

最近在研究鸿蒙Next的应用开发,但在搭建架构时遇到一些困惑。想请教大家几个问题:1. 鸿蒙Next推荐采用哪种架构模式?MVC、MVP还是MVVM更适合?2. 在模块化设计时,应该如何划分功能模块的边界?3. 有没有官方推荐的目录结构规范?4. 跨设备协同开发时,架构设计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点?希望能分享一些实际项目中的架构搭建经验。

2 回复

鸿蒙Next的架构搭建?简单说就是:先画个“圈”(模块化设计),再往里塞“积木”(ArkTS组件),最后用“胶水”(Ability框架)粘起来。记住,别让代码像意大利面一样乱,否则调试时会哭得像被洋葱熏到!

更多关于鸿蒙Next app如何搭建架构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3-b0.html


鸿蒙Next(HarmonyOS NEXT)应用架构搭建主要基于分层架构模块化设计,推荐使用ArkTS语言和ArkUI开发框架。以下是核心架构步骤:

1. 分层架构设计

  • UI层:使用ArkUI组件(如@Component)构建界面,通过状态管理(@State@Prop)驱动视图更新。
  • 业务逻辑层:处理用户交互、数据转换,通过异步任务(async/await)调用能力层。
  • 能力层:封装系统能力(如网络、数据库),通过import导入API模块。
  • 数据层:管理本地数据(使用Preferences或关系型数据库)和网络数据(通过http模块请求)。

2. 模块化拆分

  • 按功能划分模块(如用户模块、支付模块),每个模块独立开发,通过import相互引用。
  • 使用Har(HarmonyOS Archive)包复用公共组件或工具类。

3. 状态管理

  • 简单场景:使用ArkTS内置装饰器(如@State@Link)。
  • 复杂应用:引入状态管理库(如@ohos/data)实现跨组件数据共享。

4. 示例代码框架

// UI层:页面组件
@Component
struct HomePage {
  @State message: string = 'Hello HarmonyOS'

  build() {
    Column() {
      Text(this.message)
        .onClick(() => {
          // 调用业务逻辑
          BusinessLogic.updateData()
        })
    }
  }
}

// 业务逻辑层
class BusinessLogic {
  static async updateData() {
    let data = await AbilityLayer.fetchData()
    // ...处理数据
  }
}

// 能力层
class AbilityLayer {
  static async fetchData(): Promise<string> {
    // 调用网络请求或本地数据库
    return "Data from API"
  }
}

5. 工具与规范

  • 使用DevEco Studio进行开发调试。
  • 遵循官方目录结构(如entry/src/main/ets下分pagesmodel等目录)。

关键点:

  • 依赖解耦:各层通过接口通信,避免直接依赖。
  • 类型安全:ArkTS的静态类型检查提升代码可靠性。
  • 生命周期管理:在aboutToAppear等生命周期函数中处理资源初始化/释放。

通过以上设计,可构建可维护、可扩展的鸿蒙应用架构。具体细节参考鸿蒙官方文档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