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鱼为什么从Flutter转原生开发了
听说闲鱼最近从Flutter转回原生开发了,想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是Flutter在性能上遇到瓶颈了吗?还是团队在跨平台开发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次技术栈切换对闲鱼的整体业务和开发效率有什么影响?有没有内部同学能分享一下实际开发中的体验差异?
        
          2 回复
        
      
      
        闲鱼从Flutter转回原生开发,主要因为Flutter在复杂交互和性能优化上存在瓶颈,尤其在长列表渲染、内存占用等方面表现不佳。原生开发能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更多关于闲鱼为什么从Flutter转原生开发了的实战系列教程也可以访问 https://www.itying.com/category-92-b0.html
闲鱼团队从Flutter转回原生开发(Android/iOS)的主要原因是综合考虑了性能、开发效率和长期维护成本。以下是关键因素分析:
- 
性能瓶颈 - 渲染性能:Flutter的Skia引擎在复杂动画或高频交互场景(如直播、视频编辑)中,容易出现卡顿,尤其在低端设备上。
- 内存占用:Flutter应用的内存开销通常比原生更高,影响多任务场景下的用户体验。
 
- 
开发与维护成本 - 双端一致性:Flutter虽支持跨平台,但需大量适配才能保证Android/iOS体验一致,反而增加了调试工作量。
- 热更新限制:国内Android平台禁止热更新,Flutter的“热重载”优势无法发挥,反而需走原生发版流程,降低了迭代效率。
 
- 
生态与工具链 - 第三方依赖:许多阿里系SDK(如支付、推送)优先支持原生,Flutter需通过桥接调用,增加了复杂性和不稳定风险。
- 调试工具:Flutter的调试工具链不如原生成熟,定位性能问题耗时更长。
 
- 
团队与业务适配 - 闲鱼业务日益复杂(如AR测肤、3D交互),依赖原生硬件接口(摄像头、传感器)时,Flutter的通道通信性能会成为瓶颈。
- 长期来看,维护两套代码(Flutter+原生适配)的成本超过了跨平台带来的收益。
 
结论:
闲鱼的调整反映了技术选型的务实性——跨平台框架并非万能,当业务对性能、生态依赖要求较高时,回归原生反而是更可持续的方案。其他团队可参考此案例,根据业务阶段权衡跨平台与原生技术的利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