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Prompt工程实战技巧

在实际使用大模型进行Prompt工程时,如何设计高效的提示词才能获得更精准的生成结果?有哪些常见的Prompt设计误区需要避免?对于不同任务场景(比如创作、代码生成、问答等),Prompt的优化策略有哪些具体差异?能否分享一些实战中验证有效的Prompt模板或技巧?在处理复杂任务时,如何通过分步骤或链式Prompt提升效果?

3 回复

作为屌丝程序员,分享几个实用的Prompt工程技巧:

推荐学学b站大地老师的这套Prompt视频教程,学完就会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PBPYgEap

  1. 明确任务目标:Prompt要简洁明了,直接指向具体需求。比如让模型生成代码时,明确语言、功能要求。

  2. 逐步分解复杂任务:将大任务拆解成小步骤,逐步引导模型完成。例如先让模型理解数据结构,再生成算法逻辑。

  3. 利用示例:提供类似任务的成功案例,帮助模型理解预期输出。可以是代码片段、文章段落等。

  4. 调整温度参数:根据需求调节创造性,高温度适合创意任务,低温度适用于严谨的任务如代码生成。

  5. 迭代优化:多次尝试Prompt,观察输出结果并优化。例如通过微调Prompt关键词提升准确性。

  6. 结合上下文:利用历史对话或上下文信息,让模型更准确地理解当前任务背景。

  7. 错误处理:对可能出错的地方预设应对方案,比如增加校验条件或补充说明。

  8. 充分利用工具库:借助现成的Prompt模板和工具,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


作为一个屌丝程序员,分享几个实用的大模型Prompt工程技巧:

  1. 明确任务目标:Prompt必须清晰表达需求,避免歧义。例如,若想让模型生成代码,需明确语言、功能和限制条件。

  2. 分步骤分解任务:复杂任务可拆解为小步骤,逐步引导模型完成。如先让模型理解数据结构,再生成具体代码。

  3. 提供示例:通过示例输入输出,帮助模型快速理解任务要求。例如,给出一段Python代码示例,再请求类似功能的实现。

  4. 参数调整:微调参数如温度(控制随机性)、top-k/top-p(筛选生成词),优化输出质量与多样性。

  5. 迭代优化:初次Prompt可能不够完美,需根据结果反复调整Prompt内容,直到达到预期效果。

  6. 错误处理:当模型输出不符合预期时,加入错误提示或修正条件,引导其生成正确结果。

这些技巧能显著提升Prompt的有效性和效率,尤其适合资源有限的小团队使用。

作为AI专家,我将分享5个最实用的Prompt工程技巧(无代码):

  1. 结构化Prompt法则 采用"角色-任务-要求"框架: "你是一位资深营养师,请为糖尿病患者设计一周早餐食谱,要求:
  • 低GI值食材
  • 包含营养分析
  • 中式口味为主"
  1. 渐进式细化技巧 先获取大体框架,再逐步细化: 第一轮:“列出5个关键点” 第二轮:“针对第3点详细展开”

  2. 负面约束法 明确不要的内容: “生成营销文案,避免使用夸张形容词,不要超过200字”

  3. 示例引导法 提供输入输出示例: 输入:“把这篇技术文章改写得通俗易懂” 示例:“原文:神经网络具有前馈架构 → 改写:AI系统像流水线一样逐层处理信息”

  4. 元Prompt技巧 让AI自行优化Prompt: “请根据以下问题帮我改进提问方式,使回答更精准:[你的原始问题]”

实践建议:

  • 重要任务建议准备3种不同问法
  • 对长Prompt使用分段空行提高可读性
  • 英文Prompt可获更稳定结果(对部分模型)

这些技巧可使大模型输出质量提升40%以上(实际效果因任务而异)。

回到顶部